- 2023.09.19
- 文:TAcc+ 分析團隊
更智慧的零售,虛實融合(OMO)的全通路市場機會
數位革命創造了線上(Online)虛擬世界,吸引眾多線下(Offline)實體世界的人們上網新世界發展新商機,或將實體世界的商機複製到線上,並逐漸開始將線上創造的新商機,推展回實體世界,O2O(Online To Offline)的概念隨之興盛。時至今日,人們已習慣同步生活在線上與線下世界,二者間的界線也愈來愈模糊,世界正隨著人們的行為轉變,自然地走向虛擬、實體融合,使得 OMO(Online merge Offline)的概念成為當今顯學。將 OMO 概念具體落實到零售業的作法,就是全通路,此也帶動新一波更智慧的零售變革。
「當今的經濟格局正在由兩股強大的力量塑造 — 技術和全球化。」被譽為行銷學之父,美國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的名譽教授菲利浦‧科特勒(Philip Kotler)一語道破行銷發展的未來趨勢。隨著網際網路及全球化競爭的進展,運行在高效率資料庫主機裡的演算法比顧客更了解顧客自己。
進入全新的零售時代,對於已經在現實生活與虛擬世界擁有多重身分的顧客,企業如何與之接觸、溝通,進而發現痛點與需求,再以合適的方式提供產品/服務解決其問題,並實現利益與價值,是產業關注的焦點。而掌握虛實融合 OMO 技術及具備全球視野格局的企業,將在逐漸成型的新世代顧客獲取和競爭關係之中搶占先機,構築牢不可破的護城河。
從經驗法則到數據追蹤,從產品推銷到消費者體驗的數位化行銷趨勢
探索行銷概念的思維演化,可觀察出行銷生態裂變與演化的脈絡。在行銷 1.0(Marketing 1.0)時代,市場傾向低價製造並大量銷售產品,以產品為中心,著重在「怎麼賣?」;行銷 2.0(Marketing 2.0)時代,企業追求與競爭對手的差異性,迎合顧客需求而進化為「以顧客為中心」。
到了行銷 3.0(Marketing 3.0)時代,數位化登場,除了廣告與產品便利性,更開始重視價值的行銷,顧客不再是單方面接收企業傳遞出來的訊息,還會自主搜尋其他資訊,透過社群、媒體和親友對商品的評價,交互評比、判斷企業給予的訊息是否正確。此時期發展出 O2O 行銷模式,行銷與企業的關係逐步演化為創造「持續熱賣的機制」和「點燃顧客購買慾望」等重視價值的導向,強調顧客觸及和黏著度的行銷漏斗模型(Marketing Funnel)。
進入行銷 4.0(Marketing 4.0)時代,顧客透過產品/服務體驗來滿足自身情感需求,企業的行銷重點更著墨於客戶體驗(New CX)。例如蘋果企業在銷售數據可視化的高競爭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,賦予果粉與蘋果互動的全方位感性體驗,致力於創造、優化顧客體驗,避免落入規格與價格的競逐。另一個例子,星巴克在競爭激烈的現沖咖啡市場,避免競逐價格與口感的極致性價比,也就是大家俗稱 CP 值,反而利用賦予顧客「在星巴克空間裡度過時光的體驗」,滿足顧客的情感需求,逐步養成顧客習慣的互動狀態。
虛實融合已是企業滿足顧客消費體驗時不可忽視的質變
轉眼間,行銷 5.0(Marketing 5.0)時代如浪潮忽然湧到,透過不斷推陳出新的即至科技(the next tech),例如將人工智慧、自然語言處理、機器人等擬人化科技,以及感測器、擴增實境、物聯網、區塊鍊等新興技術的整合運用,優化顧客旅程(Customer Journey)中每一個服務接觸點的體驗。更智慧的行銷變革已經悄然滲透至顧客的日常生活中,企業正從 O2O 的推動經驗觀察到顧客習慣正在改變,從過去被動接受線上資訊,轉變為主動上網搜尋和比較;此外,網路資訊爆炸不斷稀釋注意力、廣告競價機制持續拉高廣告費用等因素促使線上獲客成本逐年增高,有時甚至高於實體推廣的成本,促使企業在實體行銷的投入比例重新提升。
與此同時,隨著數位化的快速發展,企業內部組織面臨線上、線下業務如何整合與績效如何判定重疊和衝突的管理問題,企業內部的整併與優化已被趨勢所驅動。外部環境伴隨科技日新月異,社交軟體藉由 AI、Big Data,或是實體門店利用 IoT 等數位技術搜集了大量的顧客消費數據,加上後端的 No code / Low code 低程式開發平台的普及化,使得當前世界中的數位化環境無所不在,而顧客身分在實體和虛擬之間交互的認證和轉換,也促使顧客的消費旅程產生質的變化。
虛實融合概念落實到零售業,企業端正積極發展全通路(Omnichannel)來因應消費習慣的轉變,藉此完整掌握顧客的消費軌跡,進一步設計出良好體驗的顧客旅程,成為當前零售通路業界探尋與延伸的熱門話題。隨著顧客越來越習慣穿梭於線上與線下,OMO 將逐漸成為各行業的基礎運作環境,也推動零售業朝向全通路經營演進,CB Insights 商業研究點出品牌與零售業商面臨的五大挑戰為:
- 提高數位化能力
- 提升電子商務營運的盈利能力
- 啟用全通路商店
- 建立更具彈性和效率的供應鏈
- 解決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
零售業者在 OMO 趨勢下佈局全通路經營時,應思考如何透過科技達成上述五點目標,產生新競爭優勢,將蒐集的顧客資訊做好行為紀錄、標籤、分眾、圈養,進而提升轉化率與再行銷,透過持續優化顧客旅程設計、協助顧客成功,此將是企業獲利再增長的新引擎。
以下將以美國沃爾瑪(Walmart)對比亞馬遜(Amazon)兩家零售行業巨擘為案例,剖析在零售業在歷經 O2O 至 OMO 後,如何在全通路經營的情境下持續開拓商機,供零售業數位轉型及相關新創企業產品 / 服務開發之參考。
案例:沃爾瑪推出「Walmart+ 會員服務」的新策略
「我們透過經營一流的商店和社團,提供無縫接軌的取貨和送貨體驗以贏得銷售契機;包括在美國的 Walmart+ 和 InHome 會員服務。 」—— 沃爾瑪執行長 麥克米倫
即使面對來勢洶洶的亞馬遜(Amazon)平台等競爭對手,沃爾瑪無疑仍是當前全球零售業巨擘。財富雜誌《Fortune》分析:沃爾瑪從 1962 年在阿肯色州開設第一家強調優惠和批發的百貨商店,歷經從線下走到線上的 O2O 轉型,再推動 OMO 邁向全通路經營,至 2021 年,沃爾瑪已演化成一家「將規模經濟展現到極致的全通路零售平台商」。其零售方面的業務內容包含實體零售賣場、電子商務與會員制倉儲賣場,服務對象從一般消費者、中小型商店批發到企業端合作,沃爾瑪持續站穩全球前 500 大企業之冠。
沃爾瑪「全通路零售平台商」與「訂閱會員」的商業轉型,示範著從線下往全通路擴散的機會與挑戰,其對外輸出自身電商技術與系統去協助中小型零售業者的發展策略,仍聚焦於「打造規模最大的零售平台」之價值核心,持續編織專屬沃爾瑪的OMO解決方案。
面對虛實融合的消費者習慣變遷,沃爾瑪採取「更全方位覆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,滲透顧客所需」的佈局,以更多的接處點滿足顧客需求、協助顧客成功(Customer Success),持續強化顧客體驗以提升顧客忠誠度(Customer Loyalty)——回顧沃爾瑪成立之初的價值主張:「提供顧客幾哩之內最平價的日常消耗品批發服務」,這意味著企業的 OMO 策略,仍應回歸創業初衷,提供滿足顧客期望的體驗。
截至 2023 年 1 月為止,沃爾瑪在全球擁有 10,623 家零售店。2022 年營收達 6,112.89 億美元,營收較去年增 6.73%。在疫情時期逐漸成熟的全通路模式,藉由「訂閱制會員制度、線上購物到店取貨、路邊取貨(curbside pickup)、貨送到府」的結合滿足虛實融合消費情境,成功帶動電子商務和實體門店的銷售量和營業額上揚,並開始對外輸出自身電商技術予其他中小型零售業者,發展並擴張企業全通路佈局。
根據其 2022 年商業報告,美國沃爾瑪電商全年銷售成長 11.98%,保持高速成長,其中訂閱服務已斬獲 3,200 萬個訂閱,該服務的費用爲每年 98 美元或每月 12.95 美元,訂單滿 35 美元以上可享受免費無限制送貨服務,此「訂閱制度」亦成為沃爾瑪的重點發展方向。
為了持續協助顧客成功,行業經營者的數位轉型及新創團隊有何機會?
全通路打破線上線下分開經營的傳統思維,在消費導購上產生相加大於二的綜效。顧客不再拘泥於線下買或線上買,為了第一時間發掘並提供顧客良好的產品/服務體驗,過往侷限在軟體 UI/UX 範疇的服務設計(Service Design),將在顧客旅程的設計和規劃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,考量用戶在虛實之間穿梭的習慣,常態性的持續跟進和捕捉顧客全通路行為軌跡已成必須。
此外,跳脫純粹的標籤與數據思維,用「心」感受顧客的輪廓與樣貌並發揮創意,將有助於優化顧客體驗和創造需求。對於行業經營者、品牌商或是促進科技零售發展的新創團隊,如何以數據和標籤建立管理、以創意和人性進行互動,設計出「找到自我需要」的顧客旅程將是成功融合虛實,打造全通路經營能力至關重要的挑戰與機會。
在虛實融合情境下,實體商品與服務的界線正逐漸模糊,顧客逐漸重視產品使用權勝過擁有權,往「訂閱制」商業模式演化。以蘋果傳聞將推出的 iPhone 訂閱制服務為例,由於智慧型手機市場已飽和,既有顧客對營收的貢獻度越來越高;另一方面,由於產品的耐用性與科技需求臨界點達到平衡,消費者換機週期已從早期每年換機延長至平均 3 年換機,使得產品總盈利規模下降。因此經過精算後得知,加快消費者更換新機頻率將有助於營收的增長,採取產品訂閱制策略,將有助於提升消費者黏著度及在期間的總貢獻價值。因此蘋果已打破以往硬體和軟體服務商的界線,未來消費者能自由穿梭在官網或門店「訂閱蘋果」,為科技生活提供良好的體驗。
從以上案例可說明,對於品牌商而言,在虛實融合浪潮下,以人為本的顧客旅程探索將刺激出消費者新的需求,並滲透進既有產品或服務解決其痛點,衍生的訂閱制商業模式將帶來龐大機會與挑戰,亦即覆蓋面更廣的營利機會。在虛實無邊界的情境下,品牌商對於消費者的「即時性反饋與滿足」將是評判良好體驗的基本要求,也考驗著後勤及維運能量,如何藉由科技工具優化服務體驗及管控成本,潛藏龐大的商業機會。
另一方面,受到法規監督與管制嚴格的商品,將在虛實融合的趨勢下面臨瓶頸與挑戰。例如菸酒類、藥品等需要識別消費者身分的商品,勢必對於監管單位及業者造成困擾。如何利用更新穎的技術創新,如 AIoT 的應用,即時偵測和做出判斷,並在顧客關係與管理上保證資訊安全等,皆為應對政策與時俱進和政府當前管理上迫切需求的痛點。展望未來,眾多不同場景的企業數位轉型需求,也將為臺灣新創團隊帶來 OMO 時代下大量湧現的商機。